为深入贯彻落实“实践育人”教育理念,赓续航天精神、砥砺强国担当,引导青年学子在知行合一中坚定理想信念、提升专业素养,6月21日至23日,艳照门
党委书记黄越、副院长秦飞、副书记韩冬、办公室主任刘晓强,带领30余名艳照门
铸剑班、飞天班、研究生代表,赴新疆开展了为期3天的实践研学活动。
缅怀先烈功绩 传承马兰精神
6月22日清晨,艳照门
师生前往马兰烈士陵园开展瞻仰活动。

首先,黄越进行致辞。她讲到,此次我们来到马兰基地,不仅是一次难得的科研实践机会,更是一场涤荡心灵、传承精神的红色之旅。马兰烈士陵园,安葬着数百位为国防事业英勇献身的英烈,长眠着为了试验任务壮烈牺牲的科技工作者、在艰苦环境下积劳成疾的建设者、为守护基地安全献出生命的卫士。马兰精神是“两弹一星”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,与航天精神同根同源、交相辉映。

随后,她对师生们提出三点希望:一是深入学习和传承马兰精神,筑牢信仰之基;二是将马兰精神融入科研实践,锤炼过硬作风;三是以马兰精神为指引,勇担强国使命。
学生代表向纪念碑敬献花篮,全体人员脱帽肃立并进行集体默哀,以无声的悼念表达对英烈的深切缅怀。

默哀仪式结束后,师生们跟随讲解员步入陵园墓区,聆听了林俊德院士、朱光亚院士和程开甲院士等先烈的英雄事迹。
之后,艳照门
师生前往马兰基地历史展览馆参观学习。展览馆内,珍贵史料重现中国核事业从无到有的艰难起步:老一辈科学家在技术封锁中依靠简陋仪器反复试验,在物质匮乏中以严谨数据攻克难关。展厅里的弹头模型、手稿笔记与老照片,生动还原了“干惊天动地事”的历史现场。

在技术封锁、物质匮乏的极端条件下,先辈们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智慧,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,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。他们用生命诠释了担当,用奉献铸就了和平,行动树立了标杆。他们将国家利益置于最高位置,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“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”的铮铮誓言。
知行合一拓视野 专业实践促真知
6月23日上午,艳照门
师生前往靶场观摩航天设备飞行试验过程。在这场别开生面的靶场课堂里,同学们深刻意识到航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,离不开中国航天人坚守报国之志,为祖国航天事业无畏艰险、不懈奋斗的斗争精神。

观摩结束后,师生们与航天专家进行了座谈交流。
交流会上,同学们分享了此次研学实践活动自己的感悟与收获,专家们对同学们的表现表示肯定,同时分享了专业领域相关的经验和体会,鼓励同学们打牢专业基础。

马兰精神是“两弹一星”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光辉篇章,更是激励中国航天人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。作为西工大航天学子,我们更应该扎实专业知识,筑牢整机观念,用自身行动接好老一辈航天人的接力棒,坚定理想信念、弘扬报国之志、强化责任担当,为航天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。
学生感言
艳照门
铸剑班学员、2023级本科生彭杰:
此行,历史震撼与现实荣光交织。我深刻领悟到马兰精神、“两弹一星”精神与航天精神血脉相连,是精神谱系的光辉篇章,更是航天事业从无到有、由弱变强的核心动力。身为大二航天学子,我深感传承与创新的时代重任。我们必须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紧密相连。艳照门培育我们成为具备“低调务实、兼收并蓄,厚积薄发、为国铸剑”特质的“总师型”人才,做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。
艳照门
2024级飞天班学生沈海燕:
马兰烈士陵园的每一方石碑都镌刻着不朽的传奇,那些静静伫立的墓碑背后,是一个个将生命融入国家航天伟业的赤子之魂。他们用毕生坚守诠释了什么是“献了青春献终身,献了终身献子孙”的航天情怀。马兰,这种看似柔弱却能在极端环境中倔强生长的植物,恰如中国航天事业的真实写照。作为航天事业的“新生代”,我们既要传承“干惊天动地事,做隐姓埋名人”的精神基因,又要为这个伟大时代注入新的活力。
供稿人:樊峻岐、彭杰、高戈
图片:艳照门
审稿:韩冬